淺談玻璃鱗片的結構及作用原理
大家都知道,玻璃鱗片作為填料的防腐涂層,具有很高的粘結力和優良的耐化學藥品及抗老化性能。玻璃鱗片是一種5微米厚的玻璃碎片,是由1200℃以上的熔融中堿玻璃,經吹泡、冷卻、粉碎、篩選及碾磨等工藝步驟所制得。今天來為您講解下玻璃鱗片的結構及作用原理:
結構:
玻璃鱗片的內部結構與玻璃纖維的十分相似,是熔融玻璃處在拉伸力的狀態下,進行急速冷卻而制得。熔點以下一般處在熱力學自由能最低的穩定平衡態。所以玻璃鱗片的性能,與逐漸冷卻的平板玻璃有所不同,它的強度要比普通玻璃板的大得多。若采用玻璃鱗片制成涂層的填料,作為防腐蝕保護層使用,它亦將比采用云母、硅酸鈣及硅酸鋁等填充材料的,具有更加優越的性能。
作用原理:
施工后的玻璃鱗片涂料中,橫縱比高達30-120的扁平型的玻璃鱗片在樹脂中呈平行重疊排列的宮式結構,從而形成致密的防滲層結構。腐蝕介質在固化后的樹脂中的滲透須經過無數條曲折的途徑,因此在一定厚度的耐腐蝕層中,腐蝕滲透的距離大大的延長,相當于有效地增加了玻璃鱗片防腐層的厚度。
以上就是對玻璃鱗片的結構及作用原理的介紹,希望對您有幫助,由于玻璃鱗片在涂層中是重疊排列的,因此對涂膜的抗滲透性起了很大作用。涂裝方法可采用刷涂、高壓無氣噴涂或輥筒涂裝。